今年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卷於今日(2日)開考,閱讀卷一課外篇章白話文選取內地作家蔣方舟的《我們都曾以爲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及台灣作家柯裕棻的《比正路還長的巷子》;文言文則包含兩篇選段,分別是一段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資治通鑑》的摘錄,以及一段金代學者和文學家王若虛《滹南遺老集》的摘錄。 有網民認為文章難以理解,並表示看到作文題目「藏在泥土中的寶物」後表示:「睇完覺得自己玩完」。此外,有網民認為文言文選用金朝儒學家王若虛的《滹南遺老集》實屬意外,並大讚擬定題目的人士「有啲料到」。
七八年前已經講過。現在再講一次。在香港,如欲澄清人心,或單純是想人學好中文,本地的中文考試就必須廢除(中文作為必修科則可保留)。否則強制學生應試的結果,便只會是讓這類蛋散編的「教材」繼續無限衍生,坐擁世代相循、年年如是的市場客源;或終然落入大量所謂「教中文」的蛋散教師手上(不論是學校或補習),好讓其照本宣科的講讀、評改一番,荼害學子而不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