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元裕二是敢於創新的。創新的意思不只是新意念新形式,還有推陳出新,《穿越時空の初吻》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就電影名字而言,《穿越時空の初吻》顧名思義是一部有關穿越的愛情故事,「穿越」已是平淡尋常甚至俗套得不值一提,究竟為何還要用這個橋段呢?
1. 時間與婚戀
硯駈與神奈拍拖一個月便結婚,兩人又因結婚十五年而離婚,以月計的戀愛比以年計的婚姻,孰長孰短?這道數學題應該輕易算出答案,但坂元裕二以實際生活呈現婚戀都不是計數而得。
十五的婚姻令硯駈後悔放棄當古生物學家,也令神奈認為丈夫愛別人(犧牲自己去救嬰兒)而不愛她。十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相比二人只是坐在梳化上聊愛情聊穿越聊離婚聊死亡,話題有輕鬆有沉重有誇張有貼地,怎也說得上是長時間吧!這樣一段萍水相逢的情誼,竟然勝過十五年婚姻的千言萬語和柴米油鹽,而談話的結論更是勁爆:「我(硯駈)不想和你(神奈)離婚」!
時間是順序的,看來不能逆轉,但穿越能扭轉理性的計算結果。坂元裕二翻轉時間長短與感情深淺的必然關係,並以神奈一次又一次的短暫穿越,製造「未來」十五年幸福婚姻生活的機會。可惜,神奈每次穿越都只能改動一點,例如改變硯駈不到某間店買可樂餅、「感化」他與教授女兒談戀愛等,以致死亡的結果還是絲毫沒有變化。再一次證明,時間的累積並不等於感情的培養及延長,數字的疊加也不等於總數的增加,有時甚至是相反的。
由此可見,穿越可以是為了改變負面結果,也可以呈現對抗命運的無力感,更可以用作推翻理性的時間與感性的情感的不對等!因此,穿越橋段並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工具,而是把握二人感情進退的關鍵,坂元裕二反寫了天長地久的愛情觀,同時沒否認曾經擁有的浪漫激情。
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在《阿飛正傳》的獨白不是說過嗎?「一分鐘」的朋友之後是「兩分鐘」的朋友,然後她與旭仔每天見面不少於「一小時」。雖然二人最終還是分手收場,但「一分鐘」的朋友還是令大眾如此難忘的。而《穿越時空の初吻》的十五年婚姻已被沒關冷氣等小事消磨耗盡,若然要為離婚找個解說或藉口,生活艱難、經濟壓力等都可以輕易推開或掩蓋這些問題,歸根究底在於愛與不愛。
2. 三種「愛」的定義
「愛」是個大哉問。《穿越時空の初吻》討論了三種「愛」,而且也與穿越有關。第一種是「捨生取義」的愛,《孟子‧告子上》經典比喻如此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硯駈「捨生取義」的精神獲大眾認同,還有人專門找神奈為他們的偉大愛情故事拍成電影,卻遭神奈拒絕,原因不只是他們在硯駈死前已差不多離婚,所謂的「愛情」早已不復存在,更重要的是神奈的愛情觀似乎大異於硯駈,她認為「生」大於「死」,否則她不會三番四次穿越,意圖轉變硯駈的命運,或更準確地說,她認為先有「生」後有「死」,這是第二種愛。那麼她是否「重利忘義」?
事實上,就次序而言,《論語‧先進》不是說過:「未知生,焉知死」?先處理好生活的事,神奈在這方面完全不合格,她忘記了硯駈本是理性的人,婚後她居然視之為缺點,在穿越後,她仍堅持這種想法,而硯駈同樣未能了解活著的事,他沒有跟神奈商量而決定二人分床而睡,一人在書房,一人在睡房。
既然如此,硯駈的「捨生取義」便缺乏了根本,缺少了「生」的意義。坂元裕二當然不會不留意到這一點,所以電影後半部分即穿越後,從硯駈的視角,揭示他重活一次依然無法改變命運的原因。
硯駈可以不拯救嬰兒,與神奈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硯駈仍然如此,因為除了生命與愛情,坂元裕二更重視的是自由選擇的意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說法引證了坂元裕二的穿越橋段並不是為了感動觀眾,也並不是為了搞笑(刨冰店外排隊的二人及後面二位女士的多次「對話」),而是人的自由選擇勝過所有,包括生命,這是第三種愛。
3. 悲劇結局?
神奈多次穿越想拯救硯駈免於死亡,最終還是徒勞無功。這個結局真是悲哀啊!很多觀眾一直討論為何硯駈不考慮其他方法救人,例如提早通知車站人員,非要犧牲自己不可。如果觀眾只集中在死亡這一點,穿越顯然沒有用,因為結局完全沒有變化,不過,換個角度想,所有生物都會死亡,無一倖免,唯一能夠慶幸的是,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對神奈而言,沒有了怨恨與不滿,還因為看了硯駈留下的信件而破涕為笑,這不是改變是什麼呢?要知道信中提及神奈吃多士時常掉落碎屑在咖啡杯裡的細節,應該是硯駈經過年年月月的觀察才能留下深刻印象的,由此證明坂元裕元忽略了「重啟」美滿婚姻生活的過程,實在是明智之舉,雖然直白的讀信方式顯然是失去神秘感了。在這十五年的婚姻裡,硯駈並沒再視一切為理所當然,反之,他一直記著穿越而來的神奈的話。對硯駈而言,結局也許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當天的早晨。
坂元裕二輕輕帶過硯駈死亡的事實,集中描寫硯駈死亡前的那個早上。那個看似與平常一樣的早上,實際上硯駈明知當天便會死,仍裝作若無事地在出門,然而就在他離家前突然呼喚一下妻子,假如觀眾留意坂元裕二給予的這個暗示,便會明白那是個不一樣的早上。對硯駈來說,他要改變的是離婚的結局,對他而言這才是真正的結局。既然結局已完滿,他便選擇成就「大愛」,至此證明他一直都是一個善良的人,並以這樣的方式延續對神奈的愛,證明神奈選擇與硯駈結婚並不是一時衝動,誰說時間短便不能看清一個人呢?雖然結局有點過於偉大,不太現實,但米果和花生一直都是perfect match,這樣的安排又豈會因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失敗而變化呢?
坂元裕二不怕重複與陳舊,仍要繼續玩穿越橋段,目的就在指出,一切無關時間,只在於個人選擇。有人因失去一次,便會牢牢記住,又有人因為未來,而忘記現在;有人因為短暫,所以難忘,又有人轉瞬即忘。唯獨死亡,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