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攝技術不斷進步,不少創作者都開始視手機為拍攝功具。早前,Apple邀請了日本名導,曾執導《下一站,天國》、《小偷家族》、《海街日記》等電影的是枝裕和與攝影師瀧本幹也,透過iPhone 16 Pro拍攝愛情短片,作品《Last Scene》於9日正式推出,吸引不少是枝裕和的影迷一睹新作。
Apple 官方表示,《Last Scene》以「未來什麼會留下、什麼會消失」為主題,探討「日常生活的選擇會如何影響未來?當科技與社會不斷演進,我們希望在 50 年後留下什麼?」故事講述電視劇編劇倉田(仲野太賀 飾)正埋首創作《I won't fall in love again》的劇本時,來自 50 年後未來世界的由比(福地桃子 飾)突然出現,並懇求他重寫劇本最後一幕。倉田對此感到困擾與疑慮,隨後由比解釋,她是飾演此電視劇角色的演員未來的孫女,而這部劇因她的緣故,已在她的世界裡消亡。於是,兩人決定攜手改寫劇本,以改變未來。
在《Last Scene》中,是枝裕和及瀧本幹也以iPhone 16 Pro捕捉了海岸小鎮空靈天際的色彩、動態與細節之美,以及演員臉上流露的複雜情感,當中亦使用了iPhone 16 Pro的拍攝模式,創作出出一部27分鐘的動人的愛情短片。本片主題曲則由日本音樂人Vaundy 為影片度身創作出〈Majide, sayonara baby〉,其靈感來自於「穿越時空」的主題。
不少導演曾使用 iPhone 拍攝電影或短片,例如香港導演陳建朗與簡君晉拍攝港台單元劇《獅子山下》時,使用 iPhone 作為主要拍攝工具;美國導演 Steven Soderbergh 於 2019 年推出以 iPhone 拍攝的《球高志遠》(High Flying Bird),Sean Baker 以 iPhone 5S 拍出《跨性有話兒》(Tangerine),Damien Chazelle 拍攝短片《The Stunt Double》;韓國導演朴贊郁創作短片《夜釣》(Night Fishing);台灣導演廖明毅則以 iPhone 拍攝劇情長片《怪胎》。
是枝裕和此次參與的是 Apple 推出的「Shot on iPhone」企劃的一部分,該企劃於 2015 年正式展開,其中包括美國歌手 The Weeknd 的 MV《Dancing In The Flames》、Selena Gomez 的 MV《Lose You to Love Me》等,均全程以 iPhone 作為拍攝工具。是枝裕和是繼 Apple 與導演三池崇史合作《Midnight》後,再次與日本名導合作的對象。
是枝裕和表示,希望這部作品能真實、毫不修飾地捕捉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瞬間,以及那些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珍貴事物。「我心中構想主角從餐廳出發、前往鎌倉、再到摩天輪的旅程畫面,應當溫柔且充滿人情味。iPhone 的相機協助我為故事增添層次感,在平凡之中展現不凡。」
縱觀是枝裕和至今的生涯軌跡,除了在電影領域蜚聲國際,他亦參與電視節目製作,甚至與 Netflix 合作推出《宛如阿修羅》,可見他是一位勇於接受新媒介的導演。因此,他參與「Shot on iPhone」企劃合情合理。
iPhone 作為主流手機品牌,推出「Shot on iPhone」企劃,邀請全球多位導演以 iPhone 拍攝短片,令人驚嘆科技的進步。是枝裕和在《Last Scene》的幕後花絮中表示:「iPhone 會改變拍攝方式及攝影師的視角。無論如何,視覺表達將會迎來變革,並由年輕一代主導⋯⋯我在遠處看著,感到些許羨慕。」究竟手機拍攝功能的進步會否對影視界帶來革命性影響,抑或僅是商業手段的「噱頭」?各位讀者不妨拭目以待,關注 iPhone 或其他品牌的手機拍攝功能是否會成為未來主流工具,進而改革整個影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