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推重大改革!強制成員須觀畢所有提名作品才能投票 放寛難民電影製作人參選資格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30

奧斯卡作為國際影壇盛事,一直吸引無數電影製作人夢想登台領獎。美國影藝學院(AMPAS)近日公布了2026年奧斯卡的新規定,涵蓋多項措施,包括投票人必須觀看所屬類別的所有提名電影方能投票、規範AI在電影製作中的使用,以及放寬「最佳國際電影」的提交資格等,旨在提升頒獎禮的公平性與專業性。


新規定要求所有奧斯卡投票者必須完整觀看其所參與投票類別中的每一部提名影片,方具備投票資格。此前,奧斯卡採取誠信制度,除「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紀錄片」類別外,投票者僅被鼓勵觀看其組別的提名影片即可投票。學院認為此調整合理且必要,並將透過成員專屬的串流平台監控觀看紀錄;若使用其他平台觀看,則需填寫表格記錄時間與地點。


在第九十七屆奧斯卡中,兩部獲獎電影因使用AI與數碼工具引發爭議:《粗獷派建築師》利用AI改善Adrien Brody(最佳男主角)和Felicity Jones(提名最佳女配角)的匈牙利語發音;《艾美利亞變奏曲》則透過數碼工具增強歌聲效果。針對AI應用,學院表示,使用AI或其他數碼工具不會影響提名資格,評審標準將聚焦製作團隊的創意。「無論技術如何演進,創作者的創意與貢獻始終是評判成就的核心。」


在「最佳國際電影」類別中,學院放寬提交資格,允許具難民或庇護身份的電影製作人由非原籍國家代表參選。新規則要求提交國確認電影創作控制權由該國公民、居民或具難民/庇護身份的個人掌握。業界長期批評該類別提名流程過於依賴各國政府,例如伊朗導演Mohammad Rasoulof因政治原因流亡德國,其作品《一念菩提》(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由德國提交並獲提名。但新規則仍無法改變未逃離祖國或未獲國家選委會選中的電影人的參選困境。


過去,奧斯卡未強制要求投票者觀看所有提名電影,屢遭爭議。部分投票者承認未完整審視作品,例如第九十七屆奧斯卡前,一位匿名投票者表示因時間不足未觀看提名影片,投票時頗感掙扎,引發外界對評審公平性與專業性的質疑。


新規定將於明年生效,初步投票於12月啟動,提名名單於2026年1月22日公布,頒獎典禮定於3月15日舉行,由Conan O’Brien主持。此次競選期較往年更長,為各方提供更多準備時間。


對於美國影藝學院頒布的新規定,嚴格規定投票人需須觀看所屬類別的所有提名電影方能投票,有機會使投票人數減少,但實施新政策後有望令賽果更為公允,讓奧斯卡提高頒獎禮的公平及專業性。讀者不妨拭目以待,看看下屆奧斯卡的賽果能否反擊外界的疑問及質疑。


完整新規則可於奧斯卡官網查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