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CEO Sarandos直言電影業已過時?串流平台以特有方式拯救荷里活?「真正令我擔憂的是人們停止製作優秀電影」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29

Netflix、Disney+等串流平台的出現,令人不禁質疑他們正在摧毀以荷里活為首的電影產業,使其逐漸式微。早前在TIME100峰會上,Netflix CEO Ted Sarandos直言Netflix 並未摧毀荷里活,反而是在拯救它們,並通過其創新模式為整個荷里活保留了原先會消失的觀眾。


Sarandos強調,Netflix是一間重視消費者的企業,致力向所有觀眾提供符合他們口味及偏好的內容。「Netflix根據觀眾想觀看的方式來提供合適的節目。」他認為這種靈活的服務模式不僅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也使Netflix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針對電影票房持續下滑的現象,Sarandos提出了一個問題:「究竟消費者想告訴我們甚麼?」他指出現此現象便反映出觀眾更傾向於在家觀看電影的趨勢。他亦批評傳統製片廠商及影院為維持45天的獨家放映窗口而爭論不休,認為此模式與消費者期望簡單享受電影的理念背道而馳。


Sarandos指出現時電影產業正處於轉型期,他直言:「人們過去夢想製作電影,讓陌生人在影院哭泣、場場爆滿,這已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在峰會上,有記者問及他眾多導演所追求的戲院「共鳴體驗」是否同樣落伍時,他認為對大部分觀眾來說確實如此,「雖然對少數能輕鬆前往戲院的市民仍有著吸引力,但電影業應該隨着消費者的習慣隨之而改變,而非堅守舊有模式。」


其實Netflix並未與戲院完全脫勾,其擁有洛杉磯的Bay Theater 與紐約Paris Theater兩家戲院。Sarandos表示:「紐約的Paris Theater,本來準備要成為一間藥妝店,但是我們拯救了它,我們拯救它並不是單純拯救了戲院產業,而是拯救戲院體驗。」此外,Netflix 亦將部分原創電影提供有限的影院放映,如2022年的《神探白朗:抽絲剝繭》(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和2024年的《艾美利亞變奏曲》(Emilia Pérez),以滿足奧斯卡等電影獎項的入選要求。


作為喜愛電影的人士,Sarandos坦言自己依舊喜愛戲院,但對戲院衰退並未感到困擾,直言:「真正令我擔憂的是人們停止製作優秀電影。」他希望荷里活應多加重視如何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以確保娛樂產業的長期發展,並非只著執著於讓觀眾在影院觀影的傳統期望。


Netflix除了收購電影及劇集播放版權,開始製作更多原創及在地化的電影及劇集。Sarandos指出Netflix 發現用戶觀影習慣高度在地化,但許多小市場難以自行支撐規模化製作。Netflix利用其全球規模,向這些市場注入資源,支持真實在地化的故事創作,並鼓勵創作者保有原生文化特色。優秀的在地作品因其真實與獨特性,往往能跨越語言與文化障礙,走向全球觀眾。「例如韓國的《魷魚遊戲》即堅持韓式風格、毫不妥協的製作精神,最終成為全球最受歡迎、Netflix 歷史上最熱門的影集。」透過進入不同市場並重金投資當地製作,Netflix藉此提升其內容的多樣性。


近年,Netflix積極拓展直播與體育娛樂內容,包括美國NFL 賽事、WWE節目等,藉此建立出一個更為多元化內容的串流網絡平台,供訂閱者24小時隨時觀看。以WWE為例,首集《Raw》在Netflix首播時吸引了約500萬人觀看,顯示出Netflix試圖將由傳模電視或電影的舊有播放模式轉變成網絡的鴻圖野心,以滿足現時消費者偏向在家享受娛樂的習慣。


對於電影票房持續下滑,Netflix的出現無疑是以另一種形式挽留一群因未有時間到戲院觀看電影的影迷,使荷里活並未流失大批觀眾,加劇電影業的低迷狀況。然而,電影之所以具有魅力,在於觀眾置身在戲院漆黑的環境中,讓自己得以與外界暫時隔絕,沉浸於電影當中,繼而形成「共鳴體驗」。現今市民生活模式的確有所改變,較偏向於在家享受娛樂,誠如Sarandos所言,電影業應多加重視如何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而非執著於讓觀眾在影院觀影的傳統期望,才能確保電影或其他娛樂產業長遠發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